編者按
:
某某
的崛起不僅僅是
董事長
及其管理團隊的意志與理念的成果,更是其獨特的激勵機制并使其與人性作用的結果。
如今,如何有效激勵員工,是所有管理者必須面對的話題,就此,阿里邦將整理一系列文章資訊,以期對大家能有所啟發!
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
每年7月,表現優異的
某某
技術有限公司(下稱
某某
公司)員工們會被主管叫到辦公室里去,這是他們一年當中最期待的時刻。這些
某某
公司的“奮斗者”們會得到一份合同,告知他們今年能夠認購多少數量公司股票。
這份合同不能被帶出辦公室,簽字完成之后,必須交回公司保管,沒有副本,也不會有持股憑證,但員工通過一個內部賬號,可以查詢自己的持股數量。
往年,為了購買股票,這些
某某
公司的“幸運兒”還會簽署另外一份合同:工商銀行、平安銀行、中國銀行、建設銀行四家銀行的深圳分行每年為他們提供數量不等的“個人助業貸款”,數額從幾萬到幾十萬元甚至更高,這些貸款一直被
某某
員工用于購買股票。
不同消息來源均指出,四家商業銀行總計為
某某
員工提供股票貸款高達上百億元,直到2011年被叫停。
2012年3月31日,
某某
董事會秘書處向
某某
員工發布《關于2011年虛擬受限股收益分配操作及有關還款等資金安排的通知》,明確2012年虛擬受限股只能通過自籌資金購買,銀行將不會再提供購買股票所需的貸款。
虛擬受限股(下稱虛擬股),是
某某
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授予員工的一種特殊股票。擁有虛擬股的員工,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分紅,以及虛擬股對應的公司凈資產增值部分,但沒有所有權、表決權,也不能轉讓和出售。在員工離開企業時,股票只能由
某某
控股工會回購。
經過十年的連續增發,
某某
虛擬股的總規模已達到驚人的98.61億股,在
某某
公司內部,超過6.55萬人持有股票,收益相當豐厚。2010年,股票購買價格為5.42元,每股分紅2.98元,收益率超過50%。2011年,預計分紅為每股1.46元,對比前一年大幅下滑,但收益仍非常豐厚。
分享
某某
1987年,
董事長
與五位合伙人共同投資成立深圳市
某某
技術有限公司(即
某某
公司前身),注冊資本僅2萬元,當時,六位股東均分股份。三年后,
某某
公司即自稱實行廣泛的“員工持股制度”。
在電信、IT等高科技領域,各個公司最為核心的資源不是固定資產,而是掌握核心技術的員工,且行業內人員的流動性較大。正因如此,
某某
公司、中興通訊等公司之間對于核心員工的爭奪異常激烈,給核心員工配發公司股票和期權,以便留住人才,是這些高科技公司普遍采取的方法。
自1990年起,
某某
公司員工開始以每股1元的價格購入公司股票,此外,
某某
與各地電信、行業客戶成立的合資公司員工,也享有認購資格。當時每個持股員工手中都有
某某
所發的股權證書,并蓋有
某某
公司資金計劃部的紅色印章。
每股1元的價格相當誘人。1993年,
某某
公司每股凈資產為5.83元,1994年每股凈資產為4.59元,1995年每股凈資產為3.91元,但每股1元的認購價格一直延續到2001年。
在獲取銀行融資較為困難的初期,
某某
公司依靠這種內部融資的方式渡過了難關。1997年,
某某
的注冊資本增加到7005萬元
股權激勵().doc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