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權激勵
課程心得
通過三天股權激勵的學習,讓我獲益匪淺,也讓我對股權有了重新的認識。
股權激勵并不一定是給予的實實在在的股權,而是一定的經濟利益和權力。從而使企業員工能夠參與公司管理,并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獲得相應的回報
,承擔相應的風險。
一、
股權的劃分
在股權激勵中股權的劃分
主
要為
兩
種即實股和虛擬股。實股顧名思義就是實實在在的股份,擁有實股的員工即享有股東的全部權力和義務包括分紅權、增值權
、決策權、
投票權等
。實股
可以出售和轉讓,在
員工
離開公司后仍具有效力
。而虛擬股的股東
僅
享有股票的分紅權和增值權不享有投票權和表決權,
虛擬股
不能出售和轉讓,在離開公司時自動失效。
在具備轉實條件時虛擬股可轉化為實股。
二、
股權激勵的類型
通過薛博士的講解我們了解到當前的股權激勵項目也主要分
兩
種,治理型股權激勵和激勵型股權激勵,治理型的股權激勵主要著眼于企業的上市,主要用實股方式進行股權分配。其目標是企業的上市融資。激勵型的股權激勵則主要著眼于企業員工的激勵,以虛擬股的方式為主。
其目標是調動員工積極性起到激勵作用,一般來說企業常用的股權激勵方式為虛擬股股權激勵。這樣可以
使
企業的產權結構明晰,也不易產生股權糾紛。
三、
什么樣的企業適合做股權激勵
股權激勵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敗的案例。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合做股權激勵。一般來說企業股權激勵
的方式
和企業所處的生命周期和所屬的行業有很大關系。處于成長期的企業,企業發展速度快,大部分利潤用于再投資,股權激勵主要收益來源于股票增值。處于成熟期的企業,企業發展穩定,
其
市值基本穩定股權激勵主要收益來源于利潤分紅。
股權激勵的效果也和企業所處的行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,
根據行業市場容量的不同,股權激勵的效果也會不同,
相對來說大行業中的小公司效果會比較好,薛博士舉了一個LED配件廠的例子,這家位于廣東佛山的配件廠
處于企業發展的成熟期,
在其業務領域占有全世界
約
40%的份額,即使是全世界
約
40%的份額
年產值也只有
8
億,因為市場容量的問題決定其發展一定是會有天花板,如果不進行業務轉型,其股票市值增長空間有限,股權激勵效果不會太明顯。因此,股權激勵需結合企業實際發展情況進行。
四、
股權激勵的前提
由于工資的剛性,單純以薪酬作為單一的激勵手段風險太大,因此股權激勵做為一種中長期的激勵手段,與薪酬和績效形成一種互補和替代關系。
股權激勵是建立在一套完善的人力資源系統基礎之上的激勵手段。股權的分配是建立在崗位評估基礎上,股權的發放及兌現則是建立在績效考核的基礎上。完善企業的人力資源系統是做股權激勵的第一步。
五、
股權激勵中注意的問題
很多企業的股權激勵為什么會失敗,薛博士通過對股權激勵失敗的案例分析得出,在股權激勵中公司章程的運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,馬云僅擁有阿里巴巴不到10%的股份卻牢牢著把握著公司的控制權,而黃光裕擁有國美超過33%的股份卻差點讓國美落入他人手中。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?重點就在于公司章程的運用,股權激勵之前在公司章程中做好相應的約
股權激勵心得.docx